水泥假山:是仿造自然山体,将气势与神韵浓缩在园林之中,不受环境影响且造型多变,更像。假山表面肌理采用人工手塑完成,表面采用水泥砂浆,厚度在2-8公分之间,一般假山的仿真都和制作人员有着很大关系,仿真度一般在50%-90%之间,这类假山的特点在于:整体结构性强、使用寿命长、维修率低、造假也偏低。假山塑石的起源也源于水泥手工工艺。
假山按材料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相间的山(土多称土山戴石,石多称石山戴土)﹔按施工方式可分为筑山(版筑土山)、掇山(用山石掇合成山)、凿山(开凿自然岩石成山)和塑山(传统是用石灰浆塑成的,现代是用水泥、砖、钢丝网等塑成的假山。按在园林中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室内山、壁山和兽山。假山的组合形态分为山体和水体。山体包括峰、峦、顶、岭、谷、壑、岗、壁、岩、岫、洞、坞、麓、台、磴道和栈道﹔水体包括泉、瀑、潭、溪、涧、池、矶和汀石等。山水宜结合一体,才相得益彰。
园林假山能够提供的环境类型比平坦地形要多得多。在塑石假山区,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土质、不同通风条件的情况随处可寻,这就给不同生态习性的多种植物都提供了众多的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假山区的生态质量和植物景观质量。
“有真为假,做假成真”。大自然的山水是假山创作的艺术源泉和依据。真山虽好,却难得经常游览。假山布置在住宅附近,作为艺术作品,比真山更为概括、更为精炼,可寓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人为的假山又力求不露人工的痕迹,令人真假难辨。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的假山,贵在似真非真,虽假犹真,耐人寻味。
相地布局(即选择和结合环境条件确定山水的间架和山水形势),混假于真;宾主分明;兼顾三远(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依皴合山。按照水脉和山石的自然皴纹,将零碎的山石材料堆砌成为有整体感和一定类型的假山,使之远观有“势”,近看有“质”和对比衬托,包括大小、曲直、收放、明晦、起伏、虚实、寂喧、幽旷、浓淡、向背、险夷等。在工程结构方面主要技术是要求有稳固耐久的基础,递层而起,石间互咬,等分平衡,达到“其状可骇,万无一失”的效果。
作为园林中特一景——山景,与水景一样有着它特的观赏价值。从我国现存的园林到私家园林,无一例外的都有假山的堆筑,石质假山和土质假山的堆筑,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自然式园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造形多样,易于和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增加了园林空间和层次感。假山堆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园的景观。
真石假山的原材料为山石,它的形成时间久远且坚硬程度较高,在进行真石假山的皴纹雕刻时并不是容易的事,一般会依靠山石内部的组成纹理走向进行加工。水泥假山的原料为水泥等混凝土,在雕刻时多为半干的液态物,所以水泥假山的皴纹雕刻具有主观艺术表现之感,纹理密集些,走向潇洒化。
水泥假山是目前受欢迎的大型园林景观之一,在装饰中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并且水泥假山的装饰效果持久,采用环保材质制作而成,实用性和性都非常强。做工也比较精细美观。
水泥假山纹理极其细腻,不仅美观,而且在做工上极其精细,颜色过渡自然,好看极了。水泥假山的做工,精选的原材料,采用的新型技术制作,纹理清晰,颜色自然,仿真度。